创新驱动,未来领航,科技赋能产业变革新篇章

东营 更新于:2025-07-08 04:03
  • 香远益清36
    #分享城市新鲜事#山东东营:交通发展绘就城市新蓝图

    在黄河三角洲的璀璨明珠——山东东营,交通事业正蓬勃发展,成为城市经济腾飞和民生改善的强劲引擎。近年来,东营紧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、交通强国等国家战略机遇,全力打造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“东营样板”,在公路、铁路、航空、港口等多领域持续发力,构建起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。

    公路网络:畅行城乡,高效联通

    公路作为东营交通的重要基础,近年来不断拓展升级。东青高速改扩建东营段的顺利通车,标志着这条贯穿南北的交通大动脉实现华丽蜕变。由双向四车道拓宽为双向八车道,设计时速提升至120公里/小时 ,不仅极大缓解了交通拥堵,还提升了通行效率,加强了东营与周边城市的联系,对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意义深远。与此同时,G220东深线改建工程(南外环)也在加速推进,计划年底前东八路至西四路段建成通车,建成后将有效缓解现南二路交通压力,为城市交通运输注入新活力。

    农村公路建设同样成果斐然,2025年计划新改建农村公路150公里。“四好农村路”的持续推进,不仅让乡村道路更加平坦宽敞,也让农产品运输更加便捷,为乡村振兴铺就了“快车道”。像嘉祥路、四干路、西龙路等农村道路的建成通车,切实改善了城乡居民出行条件,让百姓出行更便捷、更安全、更舒适。

    铁路建设:飞速前行,拥抱高铁时代

    铁路是东营交通发展的重头戏,其中津潍高铁备受瞩目。作为国家干线高铁网“八纵八横”沿海通道和京沪高铁辅助通道的关键部分,津潍高铁东营段建设进展顺利,预计2026年底具备通车条件。建成后,从东营南站出发,1小时可达济南,2小时能抵北京,3小时可至上海 ,将大幅缩短东营与京津冀、长三角地区的时空距离,有力促进区域间的经济交流、人才流动和资源共享。

    东营南站的改造升级也在有序进行,站房建筑面积近4万平方米,站场规模为7台20线 ,采用线侧+线上式、高架候车式站房设计,未来这里将成为东营重要的交通枢纽。此外,东营港疏港铁路不断拓展运输业务,2025年6月19日单日运量创新高,达到29013吨 ,承担了煤炭、油品、化工品等多品类运输任务。随着一突堤专用线等配套设施的建成,将进一步推进海铁联运,助力东营港向“亿吨深水大港”迈进。

    航空事业:航线拓展,通达四方

    东营胜利机场发展态势良好,旅客吞吐量屡创新高,2024年达到116.3万人次 。2025年,机场持续发力,不断优化航线布局。目前已开通至上海、广州、深圳、成都、重庆、西安等20座城市22个航点的航线 ,周航班量达245架次 。新增的哈尔滨=东营=福州航班,进一步丰富了市民的出行选择,实现“一日跨南北”。同时,机场还携手国航推出经成都通程中转业务及免费中转住宿服务 ,提升旅客出行体验,为东营的对外开放和旅游业发展搭建了空中桥梁。

    港口建设:迈向亿吨大港,打造物流枢纽

    东营港的崛起是东营交通发展的又一亮点。经过多年建设,已建成泊位59个,其中对外开放泊位31个 ,港口吞吐量突破9000万吨 ,“亿吨深水”大港建设蹄疾步稳。25万吨级原油码头工程是关键项目,它填补了东营无超大型码头的空白,可实现远洋超级油轮直航,增强进口原油接卸能力,降低周边石化企业物流成本,推动鲁北高端石化基地建设。

    东营港一突堤集装箱码头、10万吨级通用泊位的全面建成,提升了港口综合服务能力。正在推进的一突堤铁路专用线工程,将实现港口与铁路的无缝衔接,完善多式联运体系。此外,东营还以中心城区综合物流园、东营数字农批冷链物流产业园、东营市黄河三角洲铁路物流园建设为依托,构建“3 - 8 - N”的物流节点布局 ,为全市物资流通提供高效服务。

    山东东营的交通发展成果显著,未来,东营将继续秉持“交通先行”理念,不断完善综合交通体系,提升交通运输服务水平,让交通成为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坚实支撑,为东营人民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。#东营# #东营旅游# #黄河东营# #东营风光# #东营城市发展# #东营风景# #东营城市交通# #东营城市规划#
    举报

你的回答

单击“发布您的答案”,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